当前,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,中专生面临着升学、就业等多重压力,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很大影响,不少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,这影响着学生的成才志向、专业兴趣和良好职业习惯的形成,也阻碍了学生专业技能、价值取向的正确发展。作为教育工作者,我们应当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,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压力,提高心理健康水平,使他们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,成为素质全面提升、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。
一、心理健康的标准
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,虽然标准比较难确定,国内外心理学家对这个问题认识也不一致,但是一般认为根据心理测验、观察、主观体验以及大夫诊断几方面的材料,进行综合分析,还是可以做出比较可靠的判断的。按照前边谈到的一些原则,并结合中专生的状况,我们认为,要区别中专生心理健康与否,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:
(一)心理特点是否符合其年龄特征。人在一生中,在不同的年龄阶段,有着与之相应的心理特点,如婴幼儿、少年、青年、中年与老年等各有其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。一个人的认识、情感、言谈举止符合他的年龄特征,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。中专生在其年龄阶段应具有活泼好动、精力充沛、勤学好问、喜欢探求和创新的心理特点。如果某个十七八岁左右的中专生,老气横秋、老态龙钟,或是还像个小孩子那样喜怒无常,经常耍小孩子脾气,甚至对任何问题都拿不出主见,还处处依赖家庭,一旦离开父母就生活不下去,人们一定会认为他的心理是不正常的。
(二)个人能否与社会协调一致。心理健康的中专生,应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,思想和行动都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。如果发现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需要发生矛盾时,就要及时自我调节,以求和社会协调一致。现在,大部分中专生都是独生子女,心理承受能力较弱,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垂头丧气、一蹶不振。而他们又都是中考失败的学生,上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都是不得已而为之,到校之前心理上并没有进行很好的调适,因此出现两种不健康的心理倾向:一是破罐破摔,甚至放弃生命;二是一意孤行,甚至成为违法犯罪者。
(三)能否坚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。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是在各种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,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获得表现。心理健康的中专生,总是乐于学习、工作和生活的,而且能将自己的智慧与能力有效地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去,从而取得一定的成就。这样的学习和工作对他们不仅不是负担,而且是一种乐趣。但是有的中专生不是这样,他们或盲目地认为自己太笨没有考上高中,或抱怨自己学习不好是由于学校不好或者老师教得不好,怨天尤人,苦闷失望,这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。
(四)是否有完整的人格。心理学家勃痕说:“健全的人格就是统一的人格。”,就是说一个人他所想的、说的、做的是统一的。所以,只要知道一个人的心理品质上具有某些特点,一般就可以预见到他在某种情况下,将会怎样去行动。如果不是这样,而是欲望违背了信念,私欲和良心相冲突,行动和思想相矛盾,主体的自觉的意识统一不了这一切,就会导致人格分裂,甚至造成心理(精神)疾病。
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同于大专生、本科生,他们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,有的甚至是初中毕业后在社会闯荡过几年的青少年,大多数学生的年龄在14—19岁之间,思想上、行为上正处于极不稳定时期,正处于人生观、世界观的转型时期,面对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,许多学生开始感到不知所措,不知如何面对所处的社会环境,并且对自己的定位也不合理,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上的不适应,引起焦虑、自卑、信心不足。长期抑郁者可导致精神病,个别的甚至出现意外事故或死亡等。